地黄麦冬功效与作用

黄芪分生黄芪和炙黄芪(用蜂蜜炙)两种,大家都知道黄芪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适用于1.慢性衰弱者,尤其表现有中气虚弱的病人。2.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崩漏等,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3.用于治疗痹症。如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要通过和其它药物配伍才行。4.用于表虚自汗证。黄芪...

黄芪分生黄芪和炙黄芪(用蜂蜜炙)两种,大家都知道黄芪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适用于1.慢性衰弱者,尤其表现有中气虚弱的病人。

2.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崩漏等,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

3.用于治疗痹症。如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要通过和其它药物配伍才行。

4.用于表虚自汗证。黄芪益气固表,玉屏风散里黄芪就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炎,黄芪可利尿消肿,又能减轻尿蛋白,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6.用于治疗“久败"痈疮,黄芪为“疮家要药"。久治不愈的痈疮必须用黄芪催熟,再进行处理。

1.用于血虚,四物汤里就有熟地黄。

2.用于阴虚,慢性亏损造成阴虚的患者。六味地黄丸中就有熟地黄、山萸肉等,对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治疗,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辨证加减。

3.用于治疗虚喘,“熟地为治虚痰良药,也要经过配伍才行。

1.治肾虚(阴虚和阳虚),故左归饮(左边肾阴)和右归饮(右边肾阳)里都有山萸肉。

2.用于止汗,无论是自汗、盗汗或大汗虚脱,山萸肉是常用药。

3.治心腹疼痛,肝肾不足表现出来的症状。这是由肝血虚引起的心腹疼痛,也要通过药物配伍才行。

4.治崩漏,月经不能止而属气虚患者。要配炭类止血药,如阿胶、益母草等才能起效。

黄芪、熟地黄、山萸肉三味药可联合一起用,不过添加其它药材一起用效果会更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

1、一、熟地黄:甘,微温。人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补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有多种炮制加工品,主要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功效略有不同:

2、熟地黄:生地黄经过黄酒炮制后,药性由寒转温,味道由苦转甜,功效由清转补,主补阴血,并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用于血虚证。

3、炒熟地:系熟地黄片炒至微焦为度入药者。功效与熟地同,咪甘性温,腻性稍减,宜用于温补方。

4、熟地黄炭:系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炮制方法用炒炭方法和煅炭方法。炮制为增加止血作用。功能滋阴养血,补血止血。用于咯血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肠风下血兼血虚者。

5、姜制熟地黄:系熟地用鲜生姜汁和水适量喷匀后,微炒至姜汁吸干而入药者。古时多用,现已少用。各种痰湿不利者,需用熟地而嫌其滋腻时当采用本品为好。

6、砂仁拌熟地:系熟地片用砂仁末拌和至表面均匀挂有药末而人药者,此可防其性腻。今之医者为防其性腻,往往临证用熟地时,于方中适加砂仁而代之。

7、二、黄精:甘,平。入脾、肺、肾经。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咯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黄精又分制黄精与酒黄精:

8、制黄精:古代医家认为,黄精生用刺激咽喉,故大多经蒸制后入药,称熟黄精,亦称制黄精。尤以九蒸九曝后呈黄黑色、味甚甘美者最佳,称乌黄精或甜黄精。蒸制后既消除了对咽喉的刺激,又加强了补益作用。

9、酒黄精:系净黄精洗净后用酒拌匀,隔水炖制;或与酒、黑豆等辅材一同蒸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又称炙黄精。酒制可助药力而通经络,适用于肾虚精损、血脉不和之骨节疼痛,筋骨软弱者;亦可配伍秦艽、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药治疗风湿痹症之肾虚者。另外,黄精一药性较滋腻,易助湿邪,酒制后得酒之辛散,补而不腻,为脾虚者所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