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虚实转换功效与作用

1、所谓离形得似,原是唐司空图提出的塑造艺术形象的原则和方法。指不拘泥于形似,而求得神似。"离形",不求貌同;"得似",正由神合。2、至于练习太极拳,不为形似所束,有利于达到神明。例如,陈氏第九代传人陈发科大师,一生教徒无数,最为有名的弟子洪均生、冯志强、李剑华等大师,这些皆得师其太极之拳理,而不是得其师之形,从而在其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太极拳。3、大家都知道...

1、所谓离形得似,原是唐司空图提出的塑造艺术形象的原则和方法。指不拘泥于形似,而求得神似。"离形",不求貌同;"得似",正由神合。

2、至于练习太极拳,不为形似所束,有利于达到神明。例如,陈氏第九代传人陈发科大师,一生教徒无数,最为有名的弟子洪均生、冯志强、李剑华等大师,这些皆得师其太极之拳理,而不是得其师之形,从而在其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太极拳。

3、大家都知道,练习太极拳分三个阶段即:招熟、懂劲、神明。招熟要求的是形似,形似也就是练习太极拳的最初阶段,弟子能把老师教的招式,熟练的练习,争取做到形似。

4、懂劲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二个阶段,“拳之精髓,懂劲为要”“懂劲而后,方可阶及神明”。懂劲就是要深入体会太极拳的“棚、捋、挤、按、沾、连、粘、随”的特点。理解

5、环环相扣,顺逆缠丝,引化发放,借力打力的原理。做到“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6、神明也就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三阶段,是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太极拳的离形得似。达到神明就意味着“无形无相,全身透空。”此时无招胜有招,看似无心胜有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挨到何处何处击。这也是太极拳人一生的追求,是中国武术的极致之所在!

7、总之,长期练习太极拳,如果做到了离形似得,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也就达到了太极拳所追求的益寿延寿,技击防身,保家卫国的终极目的!

1、我是一个门外汉来此搅局,只是认为运动都是相通的,都是人体运动,都是在脚腿的支撑下完成人体的各种动作。

2、我想通过我坚持走路得到的个中体悟,来说明一下我对两脚如何转换虚实的理解。

3、首先让我感叹的是人体是非常奇妙的!

4、刚开始走路的时候,脚腿都是生硬的,机械地一替一个脚,往前迈,比较板,比较僵,脚底很容易起泡,当然,距离近,时间短是不会的[呲牙]

5、慢慢地,身体会越来越柔软,脚腿感到越来越重,越来越沉,但不失弹性。

6、说重点吧:后天养成的习惯,在坚持锻炼的情况下会返先天的,这个是真的。

7、我现在走路,感觉自己整个身体变短了,很结实,很紧揍。身体又是左右分开的。这两个分开的部分在腰部好像是用建筑工地脚手架上的转轴扣连接着;两肩各挂着一个大圆环,两只脚就踏在各自相应的圆环内,走路不是走路,就是在踏圆环,滚动着前进。脚不是主动的,是在肩和胯的带动下。那种感觉像滚铁环,又像拖拉机的履带。

8、总结:太极拳中,两脚的虚实转换,应该在肩胯的转换下一脚渐实一脚渐虚。

太极拳的“虚与实”,是太极拳拳法演变的逻辑思维指导下的太极拳技术应用。不是在太极拳技术动作演化,太极拳搏击功能层面的狭隘偏执的意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