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药性功效与作用

1、《神农本草经》云:“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麻黄药性功效与作用

2、陶隐居云:“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随非君,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3、目前药典所述,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功效为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4、多应用在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咳喘;四肢及脘腹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物中毒。

5、甘草的大众用法一般是以调和诸药为主。

6、而炙甘草多为蜜炙,炙后加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之功效。

7、然甘草终归为药,使用时仍有注意事项,不在本题范围内,暂不讨论。

防风,别铜芸、百枝、屏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疼,四肢挛急,痿痹痫痉等证。”

防风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痛,止痉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

1.用于外感表证。有祛风解表之效。对外感表证,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用。常与进阶同用,如荆防败毒散。

2.用于风寒湿痹证。能祛经络及筋骨风湿而止痛,故为治痹症常用药。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用于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4.此外,防风入肝脾,有疏肝理脾作用,故用于肝气乘脾,肝胃不和之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本品炒炭能止血,用于肠风下血,妇女血崩等。

用药注意:凡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慎用或忌用。

1、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家兔,经口给予关防风煎剂或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浸剂好。

2、镇痛作用:小鼠灌服防风(品种未鉴定)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能明显提高痛阈(电刺激鼠尾法),皮下注射同样有效。

3、抗菌作用:新鲜关防风榨出液在体外试验,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品种未经鉴定的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①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荆芥、葛根。(《症因脉治》防风汤)

②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一两,炙甘草一两五钱,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兰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参考资料: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1、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嫩枝。本品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甜。以幼枝,色棕红,气香者为佳。切片或切段,阴干,生用。

2、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

3、功效,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4、本品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且能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用治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5、本品辛散温通之性,可温散经脉寒邪,有利于寒凝血瘀及风寒痹证等里寒证的治疗。治寒凝血瘀证,本品善入血分,以温散脉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之品,以增化瘀止痛之效。本品对经脉受寒之头痛,腹痛及阴疽等,均用之有效。

6、另外,本品甘温,可助心,肾,脾之阳气,其性虽温煦而力较肉桂缓和,但仍常用于以上三脏的阳虚证。治心阳不振,心脉瘀滞,胸痹疼痛,或心失温养,心动悸,脉结代之证。

7、注意,本品易助热,伤阴,动血。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

8、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