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灸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1、您好,作为一个中医资深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受脾胃问题困扰的女孩,想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经验。

铺灸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2、之前脾胃不好,除了我在饮食上的改善,还有就是采取了一些辅助方法,其中就包括艾灸!艾灸绝对对脾胃有很好的改善,像一些脾胃虚寒,一吃冷的就拉肚子,肚皮总是凉凉的,(感觉凉气像是从体内渗出的触感)

3、这个穴位在胃经上,也是大肠的募穴,改善肺腑功能极有力,脾胃不好多灸这个穴位!最后一个穴位我推荐:足三里

4、艾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口干舌燥,上火难受。这点一定要谨记!因此我将足三里放入最后。

5、都是我自己的一点小想法,欢迎阅读!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可以请您点个赞吗?谢谢您!

6、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可以请您点个赞吗?谢谢您!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秋之交,天气炎热多雨,湿气最盛。在此季节中,因感受湿邪而发病者较多。此外,阴雨连绵,住处潮湿,淋雨或出汗后湿衣未能及时更换,或职业关系经常

接触水湿等,都容易导致感受湿邪。湿邪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浊即秽浊。湿性重着,湿邪侵害人体后,多见头昏且重如裹布帛,身体沉重如负重物和关节痠痛重着等。湿性秽浊,致病后,可出现分泌物及排泄物等秽浊不清的症状,如肌肤疮疡,湿疹流水,带下黄白量多腥秽,小便浑浊,痢下脓血等。

2.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湿邪致病,在症状上也可见苔腻难化,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滞不利等症,在病程上往往较长,缠绵难愈,如着痹、湿温、湿疹等。

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的正常运行,造成气机不畅,而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尤易损伤脾阳,脾阳受困,运化不健,水湿不布,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尿少,水肿等症。也就是说,外湿可导致内湿。

从湿邪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祛湿的要点:

这是祛湿的核心动力来源,当灸脾的背俞穴脾俞,因背为阳,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之疾,脏亦为阳,故选脾俞灸之。

当然,还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因脾阳与心阳,与肾阳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有心脾阳虚或脾肾阳虚时,当加灸心俞和肾俞。

脾主运化水湿,外湿日久,易困脾生内湿,所以要健脾气,防且利内湿,此时要灸足太阴脾经合水穴阴陵泉,此穴功擅健脾利湿。

湿邪日久,因其粘滞之性,多易聚湿生痰,此时只健脾,只利湿就不够了,要加上化痰要穴——丰隆,建议用刮痧之法,可自上巨虚经丰隆刮至下巨虚。

因湿邪的特点有趋下性,所以症状多在腹、阴部及下肢出现,应加入引经穴,如腹部有湿加隐白,阴部有湿加大敦,下肢正面加厉兑,下肢背面加至阴,下肢侧面加足窍阴,当刺血。

湿虽为阴邪,但因为粘滞,日久易生热,加之当下为暑伏之时,易生湿,更易湿热互结,且现代人缺少运动,一味靠外力祛湿,饮食肥甘厚味,易产内湿内热,故很多少都不是单纯的湿,而是湿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用艾灸祛湿就上火或发为皮肤病的原因,此时当以刺血为主,或灸刺结合,具体详见我之前发的关于如何祛湿热的文章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