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草功效作用与禁忌

正规的医院是不采用所谓的软肝草来治疗肝硬化的。无论患者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都不采用你所说的东西治疗。对于肝硬化来说,可以使用些保肝降酶的药物治疗,假如说慢性乙肝导致的话,还可以采用些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另外,在根据上腹部CT的检查结果看看是否需要进行门静脉分流术治疗。1、溪黄草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小溪旁边,叶子用手轻轻一撮就会挤出黄色的叶汁,所以称为溪黄草。溪黄草被认为是一种神奇...

正规的医院是不采用所谓的软肝草来治疗肝硬化的。无论患者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都不采用你所说的东西治疗。对于肝硬化来说,可以使用些保肝降酶的药物治疗,假如说慢性乙肝导致的话,还可以采用些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另外,在根据上腹部CT的检查结果看看是否需要进行门静脉分流术治疗。

1、溪黄草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小溪旁边,叶子用手轻轻一撮就会挤出黄色的叶汁,所以称为溪黄草。溪黄草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护肝草,在我们这里,以前只要谁得了肝病,都会想到先吃溪黄草试试!

2、溪黄草又称为土黄连,其主要有清热解毒、退黄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

3、溪黄草用最多的地方便是黄疸型肝炎,以前农村大家还不知道肝炎还有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肝炎,只知道那种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小便也黄,同时还会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的人就是得肝炎了,家长们也会叫我们尽量不要跟他们接触太多,免得被传染。

4、那时候得了这种肝炎的人也不急,因为农村有很多草药可以用来治疗这种类型的肝病。溪黄草就是其中的一种,因为溪黄草随处可见,采摘方便,不像一些树根还要去挖,挖回来还要晒干后才能用。溪黄草拔回来洗干净就可以煎水服用。所以溪黄草是那时治疗黄疸型肝炎的首选中草药。

5、急性胆囊炎,特别是因急性胆囊炎引起的黄疸也有很多人会选择使用溪黄草治疗,因为溪黄草有清肝利胆的功效。现在常用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里面就含有溪黄草这一成分。

6、以前农村里面也有不少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人长期使用溪黄草治疗,现在大家一般会去医院就诊拿药吃,有时会不定时的煎点溪黄草水喝。

7、溪黄草除了上述几种用法外还有一种腹泻也经常用到它,那就是湿热下痢,有时候我们会突然腹泻,水一样的腹泻,大便臭,肛门还有热痛的感觉。这种腹泻用溪黄草煎水服用还是不错的。

8、溪黄草在我们南方地区受欢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这里的饮食习惯和气候环境造成了很多湿热体质的人群。表现为舌红苔黄、早上起来口干、口苦、小便黄、容易上火,大便干硬等等。溪黄草清热利湿的功效就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使用。所以我这里常喝的凉茶,很多时候就会使用溪黄草煎煮。

9、溪黄草还经常被用来煮鱼汤,比如我们家常常煮草鱼汤和鲫鱼汤时都会放一点新鲜的溪黄草,一是可以祛腥味,二是那种有点微苦的鱼汤确实比较爱吃!

10、总结:溪黄草对肝脏的作用主要是它有清热解毒、清肝利湿的功效,可用于黄疸型肝炎和肝胆湿热引起的各种问题。现代研究表明溪黄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溪黄草!

龙胆草,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地胆草,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根和根茎。

龙胆草是清热燥湿类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的作用。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既善清泄肝胆及下焦湿热,治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等证;又善清泄肝胆实火,治肝火头痛,胁痛口苦,目赤耳聋,以及肝经实热之高热抽搐,为保肝利胆之良药。

1、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常与黄柏、苦参、蛇床子,茵陈,栀子等配伍;

2、用于肝火头痛,肝热目赤:常与柴胡,栀子,黄芩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常与钩藤,牛黄、黄连等配伍。

龙胆有健胃作用。龙胆等苦味健胃药可使大鼠胃液和胃酸分泌增加,但食饵摄取量及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于食前半小时服用少量龙胆草,能刺激胃液分泌;若食后服用,反使胃机能减退,分泌减少。临床上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液缺乏的患者。

龙胆草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龙胆苦甙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水肿有抑制作用。口服龙胆碱可使大鼠甲醛性“关节炎”肿胀减轻。对小鼠的抗炎作用较水杨酸强。抗炎原理可能与神经-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关。

龙胆碱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可使活动能力降低、肌肉松弛。大剂量龙胆酊对动物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心脏,减慢心率。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津伤阴亏者慎用。

龙胆泻肝汤---来源《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龙胆草5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0g甘草6g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参考资料:中药大全;《中药学》。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