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六味地黄汤作用与功效

六味地黄丸,具体组成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阴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腰酸酸软,五心烦热,耳鸣,头晕,失眠,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等症状。如果阳虚,或者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是不合适的。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以补肾阴为主。从配方组成来看,可以达到补肾阴、肝阴、脾阴的功效。熟地黄能补肾阴,山茱萸能补益肝肾。补肾的目的是通过补肝来...

六味地黄丸,具体组成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阴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腰酸酸软,五心烦热,耳鸣,头晕,失眠,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等症状。如果阳虚,或者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是不合适的。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以补肾阴为主。从配方组成来看,可以达到补肾阴、肝阴、脾阴的功效。熟地黄能补肾阴,山茱萸能补益肝肾。补肾的目的是通过补肝来达到的。山药能补脾益肾,补脾益肾。由此可见,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不适用于阳虚。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烦、口干咽燥、遗精、梦遗、早泄等。

六味地黄丸的前身是金匮肾气丸,为东汉医圣张仲景所收集,是一味经典的补肾良药。宋代儿科名医钱乙运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一些儿科疾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去除原方中的炮附子、桂枝,并用熟地黄取代生地黄,六味地黄丸这一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的名方自此问世。

六味地黄丸的处方组成为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证,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弱为辩证用药要点。

咸味能入肾,因此以淡盐水送服效果更佳。

1、肾阳虚者:面色偏白,四肢发凉、喜热怕冷;

2、痰热者:体内湿热,常表现为痰多、大便较稀、舌苔白腻;

3、脾胃功能不好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者慎用。

六味地黄丸中的山萸肉含有大量有机酸,能导致利福平的肾脏重吸收而引起肾中毒,因此服用利福平时禁服六味地黄丸。另外,用药期间不宜服感冒药,忌辛辣食物。

地黄丸不只是六味地黄丸,还有很多种地黄丸。虽然都叫做地黄丸,但功效却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1、知柏地黄丸:六味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2、杞菊地黄丸:六味加枸杞子、菊花。滋补肝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者。

3、归芍地黄丸:六味加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柔肝补肾,适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

4、桂附地黄丸:六味加肉桂、附子。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5、明目地黄丸:六味加枸杞子、菊花、杞子、菊花、蒺藜、石决明。适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6、麦味地黄丸:六味加麦冬、五味子。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7、复方首乌地黄丸:由制何首乌、地黄、女贞妇(酒制)、墨旱莲组成,滋阴补肾,乌须黑发,壮筋骨。用于腰膝酸软,头痛眩晕,须发早白。

8、清热地黄丸:由地黄、白芍、牡丹皮、侧柏叶、荷叶、白茅根、栀子、大黄、水牛角组成。清肝肺热,凉血止咳。用于肺胃积热,肺经火旺,引起咳嗽吐血、鼻孔衄血,咽干口渴,烦躁心跳,肠热便,大便秘结。

9、加减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五味子、百药煎组成。滋补肝肾,清热止渴。适用于消渴盛于夜者。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