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穴位功效与作用

痔疮的穴位包括会阳穴,太白穴,二白穴,内庭穴,承山穴,足三里和长强穴等。穴位的治疗,对痔疮的治疗并起不到根本性的治疗,可以作为预防保健的方法,穴位治疗有止痛、活血的作用,对于痔疮局部出现肿痛,血栓形成,伴有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并不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补脾穴位可以选择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如太白、阴陵泉和脾俞等。但是是否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根据个人疾病情况综合考虑...

痔疮的穴位包括会阳穴,太白穴,二白穴,内庭穴,承山穴,足三里和长强穴等。穴位的治疗,对痔疮的治疗并起不到根本性的治疗,可以作为预防保健的方法,穴位治疗有止痛、活血的作用,对于痔疮局部出现肿痛,血栓形成,伴有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并不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补脾穴位可以选择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如太白、阴陵泉和脾俞等。但是是否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根据个人疾病情况综合考虑。

1.太白:位于足部,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母穴,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其母”,所以太白穴擅于补脾虚。主治妇科、脾胃病症,是健脾的要穴。

2.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为脾经合穴。主治脾胃、妇科、前阴病症,是健脾益肾的要穴。

3.脾俞:位于背部膀胱经第1条线,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正中1.5寸。为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擅于健脾补虚。

除了太白、阴陵泉和脾俞以外,足太阴脾经上的其他常用穴位也都有一定的补脾功效,如血海、三阴交、隐白、公孙、地机、大横等。脾胃虚弱者或有脾胃病的患者可以经常自己按摩这些脾经穴位、或者推脾经,也可以到医院的针灸科或推拿科进行针刺或推拿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颖审核

1、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2、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zhi述的中脉,十二经络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络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并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只是普通的人身上,这十二经络有如羊肠小道,脉络之中的气息犹如低压的电流,十分微弱,但修持得法的气功人.他身上的十二经络,就能变成康庄大道,甚至能成为人体内正气运行的高速公路,其人脉络内的气息犹如出闸的洪水,人体十二经脉,对应十二地支,脉中的气息虽按时变化.但却截然不同于人体内的血脉和血管,人体的血管分静脉和动脉,其脉中只有红血球中所携带的氧气,强弱的变化和运行,而人体十二经脉属于气脉,脉中并没有血的流转,又因脏腑之气十分的微妙,所以这人体内气脉难以被显示科学或医疗仪器。另外,人体内还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奇经八脉,此奇经八脉又不同于十二经络,他平时并不参与人体内脏腑之气的运转,我在研究中得出,奇经八脉并非是只负担着十二经络之中的气息盈亏的补泻,奇经八脉其实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此奇经八脉对应于一年之中,的二至二分四立.这八个节气,如果说十二经络是维持人体这一片小天地内的小气候恒定,而不受人体外的大气候中昼夜温差的影响而变化,那么奇经八脉就是维持人体内的小气候不随人体外天地大气候之中的春夏秋冬的转换而失常,此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科学仪器虽难以检测,但在一个成功的气功人天目状态下,却犹如电子扫描一的,照得历历分明,此时会发现,不论是十二经脉,还是奇经八脉,每条经脉另外又分出不计其数的细脉,而细脉又能分出更多的叉脉,这些大大小小的经络犹如电脑的因特网一般的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持着人体内周身气息的大转换,气功人的天眼功越强,会发现人体内还有许多象原始森林一样的经络网并没有被开发。一般气功的修就在于开发这些尚未起用的经脉网,和强化已经正常运行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并使人体正气变得十分的旺盛,另外,我可以告诉众位修行者,人体血脉以心脏为枢纽,人体的气脉是以胯下的会阴穴为中心。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厉兑穴。

3、中域在这方面有很多内容,可以帮你学习中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