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王功效与作用

“田七!”大家照相的时候都会喊一句,大多数人知道这是牙膏,其实田七就是三七。

尿血王功效与作用

三七粉就是三七根打成的粉。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

具有:止血、散瘀、定痛之功效。

近年来对三七粉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其作用功效更为广泛,下来我们详细说说三七粉可以干什么。

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协助调控血压,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抗癌作用。

4、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引起的咯血。

5、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治疗顽固性头疼。

三七分的特点在于,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这是其它中药没有的特性,近年来的三七热,也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简单炒作而能引起大家如此热衷的。

对于部分人群。三七粉肯定是有效果的。

但要说,三七粉多么神奇,人人适应,那本身就不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人施治。

对于有这个需求的朋友,可以在预防功效上,多考虑考虑,而不能依靠或依赖一味三七粉扭转乾坤。

说具体点,如果您服用完,觉得没有副作用,而且神清气爽,精神焕发,那您不妨继续服用。如果服用完好几个月,没有什么改变,而且血压、血脂各项指标也没改变,那就算了。

1、孕妇禁止使用;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请勿过量,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

2、如果是预防疾病,可坚持常服,短期效果不佳;

3、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5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4、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5、对于有明显心脑血管、高血压、高脂血症、癌症的朋友,三七最好只能作为辅助用药,正规治疗还是以中西医医生的医嘱为准。

(道地药材首选:云南、广西。自己可以去药店买完加工成粉,造价低,药也能保证,一般头多的疗效好,但也贵。成品不适合在此注明,以免有人说广告嫌疑。)

尿血即尿中有血液,并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又有溺血、溲血、小便血等名称,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多种疾病。无痛者,中医称为“尿血”(溺血);伴有尿频、尿痛或肾绞痛者,中医称为“血淋”。朱丹溪所谓“痛者谓之淋,不痛者谓之溺血”是也。

刚排出的尿液呈血红色或粉红色样,或有血块,为肉眼血尿;如仅在显微镜下发现较多的红细胞,为显微镜血尿,简称“镜下血尿”;古代所云尿血都是指肉眼血尿。在正常情况下,新鲜尿液标本不经离心沉淀,每高倍视野内红细胞超过1~3个;或收集3小时尿液作尿沉渣细胞计数,男性每小时红细胞排出数目大于3万,应认为血尿。

由于感染、结石、损伤、药物、肿瘤等直接损伤,或梗阻尿路的血管壁破裂,或代谢障碍、免疫损伤、中毒、凝血障碍,心血管病变及尿路邻近器官病变,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主要分为:①泌尿生殖系统多种疾病;②尿路临近器官疾病的影响;③全身性疾病;④功能性血尿。就临床资料分析,尿血有以下特点:①无性别差别、无年龄差别;②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③可以是生理性,也可以是病理性;④可以是全身性疾病,也可以是局部性病变;⑤经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⑥对老年男性要有警惕性,防止贻误病情。

尿血属于中医血证范围,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常见证型有膀胱蕴热证、阴虚火旺证、中气虚弱证等。

《景岳全书·溺血论治》曰:“溺孔之血,其来近者,出自膀胱……此多以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常见相火妄动,逆而不通者,微则淋浊,甚则见血……溺孔之血,其来远者,出自小肠……盖小肠与心相表里,此内火气化之源清浊所由以分也,故无论焦心劳力或厚味酒浆而上下二焦,五志口腹之火,凡从清道以降者,必皆由小肠以达膀胱也。”

《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热客,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

《血证论·尿血》曰:“膀胱与血室并域而居,热入血室则蓄血,热结膀胱则尿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理血论》曰:“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虚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脱出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尿血证候》曰:“病者小便出血,多因心肾气结所致,或因忧劳、房室过度,此乃得之虚寒。”

《沈氏尊生书》曰:“尿血溺,窍病也,其原由于肾虚,非若血淋之由于湿热,其分别处,则以痛不痛为断,盖痛则血淋,不痛则为尿血也。”

以上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热扰血分,血从内溢为病。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病理上常互为影响。实证多属湿热下注,结于膀胱,伤及血络;虚证多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血络受损。此外,还有中气不足,虚寒不固,摄血无权;瘀血内阻,血不归经;砂石内留阻窍,损及血络;药毒伤及脾肾;外伤跌仆,损伤血络,引起血尿。

目前临床上尿血者病因主要从火分析,分实火和虚火。实火包括湿热、热毒、瘀热、肝火;虚火主要指肝肾阴虚、阴血亏虚。

尿血是重要的症状,一旦发生即应进行全面彻底检查,包括尿常规、细菌培养、X线造影、B超检查及系统的泌尿外科检查和内科检查,仍未查明血尿原因者,必须坚持定期复查。①无论镜下或肉眼血尿,均说明可能有病变存在。可根据尿血患者年龄、性别、伴随症状等进一步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进行红细胞形态分析、CT检查、肾动脉造影、膀胱镜等特殊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尽可能找出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部位。②观察有无伴随症状:无痛性血尿,应排除泌尿系肿瘤;肾绞痛后的血尿,常见于上尿路结石;血尿合并膀胱刺激症状者,多见于结核或非特异性感染;长期轻度全血尿,经反复系统检查,仍原因不明者,一般称特发性血尿,表示现有诊断手段尚难显示出血病灶。

本病诊断并不困难。凡肉眼见到血尿,或尿常规检查即可诊断。①尿血有多少之分:多者尿呈血红色,称“肉眼血尿”;少则尿色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称“镜下血尿”。对无症状性镜下血尿也不应忽视。据统计,在泌尿外科患者中,50%以上的感染患者、67%结石患者、40%结核患者、20%肿瘤患者均表现为镜下血尿。因此,镜下血尿与肉眼血尿同样重要,决不应认为血量轻微而忽视其临床意义。②尿血有远近之别:确定尿血后必须全面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在连续排尿过程中,分别取开始、中间、终末三部分尿液作尿三杯试验,可帮助估计出血的部位。根据血尿出现的先后,判断发生血尿的可能病变所在。排尿开始尿内有血者(初始血尿),以后逐渐变清,提示病变多在尿道;排尿终末出现血尿者(终末血尿),提示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颈部或后尿道;全程血尿,排尿全程均为血尿,提示出血来自膀胱颈以上部位。尿三杯试验可帮助估计出血的部位。③尿血发生的部位不同,特点不同:肾、输尿管,常伴肾绞痛,一般无排尿症状,呈全程血尿、暗红色,可有细条状血块,尿镜检常有管型。膀胱,常伴排尿症状,鲜红色全程或终末血尿,常伴大血块,镜检无管型。前列腺、尿道,终末或初血尿,鲜红色,多有排尿症状。④对无症状性镜下血尿不应忽视,据统计,在泌尿外科患者中,50%以上的感染患者、67%结石患者、40%结核患者、20%肿瘤患者均表现为镜下血尿。因此,镜下血尿与肉眼血尿同样重要,决不应认为血量轻微而忽视其临床意义。

应鉴别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等3类。其中95%以上的血尿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80%是由肾小球疾病感染和泌尿系肿瘤所致。血尿常见病因的初步确定,首先应结合发病年龄,伴随的临床表现,地方性流行病、多发病等,作出初步筛选。小儿期的血尿多见于急性肾炎、泌尿系结石、胡桃夹现象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现血尿,应考虑为泌尿系感染、结石或肾炎等。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应多考虑泌尿系肿瘤。如伴有肾绞痛者,应考虑肾、输尿管结石。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如病程长、病情起伏不愈且日益加重者,应考虑膀胱肿瘤、膀胱结核的可能性;如同时伴有高热、腰痛,则应考虑肾盂肾炎;如同时伴有排尿痛,尿流中断或排尿困难,则应注意膀胱或尿道结石的可能性。如伴有肾脏肿块,单侧性者应考虑肾肿瘤、孤立肾囊肿、种种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肾下垂及异位肾等;双侧性者,则多考虑为先天性多囊肾。如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应考虑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如合并乳糜尿者,应考虑丝虫病,尤其在丝虫病流行区更应注意。如伴有浮肿、高血压、明显蛋白尿者,则应考虑肾小球肾炎。

(1)肾性血尿特征:血尿为全程性,均匀,暗棕色;可常伴发肾区钝痛或肾绞痛;血块为蠕虫状,时可发现红细胞管型或其他管型;除非伴有膀胱病变,一般无明显排尿不适症状,只有血块堵塞尿道时才发生排尿困难。

(2)膀胱性血尿特征:常伴有排尿不适的症状,但肿瘤出血也可无排尿不适;血尿颜色较鲜红,可分全程血尿或终末血尿;血块呈不规则形。

(3)尿道及前列腺性血尿特征:尿呈鲜红色,前列腺及后尿道出血为终末血尿,前尿道出血可呈尿道滴血或初血尿;常伴有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等表现。

证候:病初起,病程短;或有饮酒、喜食肥甘、辣椒嗜好。多为先血后尿,或全程血尿,尿多为血色鲜红,或夹有血块,伴尿频、尿急、尿热涩微痛;腰酸心烦,口干口苦。舌红起刺,苔黄或黄腻,脉数。

基本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运用:小蓟饮子加减。小蓟饮子来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为凉血止血、清热泻火良方,光考虑凉血止血尚不行,要根据尿血的程度和火热的起因。方中竹叶、山栀、通草清热泻火,尤其泻心火,心主血脉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心热甚移热于小肠,则下焦热甚搏迫血分,血热外溢而成尿血,木通、生地、甘草为导赤散,是治疗心移热于小肠专方;小蓟、生地为凉血止血主药,小蓟炭止血功效加强,凉血功效减弱;离经之血则易生瘀血,故以当归、蒲黄炭、藕节活血止血,并能引血归经,大便稀或日行2次以上,可去当归;佐以滑石清利湿热,如用碧玉散加强清热泻火凉血功效。为了巩固疗效,清热泻火可加连翘、土牛膝、土大黄等;凉血止血可加苎麻根、血余炭等;利湿加车前子之属。心热甚移热于小肠,常有尿道或茎中疼痛,古人喜用甘草梢,亦可加虎杖等。总之,本方凉血止血之力强于清热泻火,清膀胱湿热之力稍逊。另外,《重订严氏济生方》中本方是用通草,而非木通;近年来研究发现“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肾毒性,要慎用或不用。

中成药:①尿感宁冲剂,每次15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②五淋丸,每次6~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③癃清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茅根车前饮:白茅根、车前子各50g,白糖25g,水煎服,10天1疗程。

证候:病程较长,或有慢性疾病。多为先尿后血,血少鲜红,时作时止,伴有腰酸乏力,潮热颧红,头晕耳鸣,咽干口燥,夜寐盗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

基本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运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方由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组成。六味地黄汤是补肾阴的基本方,其特点是三补三泻。本方三补三泻,几乎每一味药之间都有交叉关系,补而不滞,泻而不伤。加用知母、黄柏是针对火旺,加强清泻之力,火旺得清,才能保存真阴。如阴虚明显可加龟板、阿胶珠、女贞子、早莲草等;如火旺明显加玄参、黄柏、煅人中白等;出血明显加仙鹤草、苎麻根、槐花炭等。

中成药:①二至丸,每次9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②金水宝胶囊,每次3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③龟甲胶颗粒,每次3~9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食疗:仙人粥:制何首乌30~60g,粳米60g,红枣3~4枚,白糖适量。将制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入砂锅内煮粥,粥将黏稠时,加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二沸即成。本粥可每日1~2次,7~10天1疗程。

证候:病程较长,常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疾患。尿中带血,尿色淡红,小便频数或自遗,或尿无力,滴沥不尽;少腹坠胀,面黄心悸,神疲食减,四肢清冷。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药运用:归脾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为主药,脾胃得健,气血自生,气能摄血;黄芪、当归补气益血,为辅药,使气固血旺;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养心阴安神志;木香理气醒脾,并防补脾益气药之滞,此4味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本方在此,意在健脾补中,气旺而血生,血生而气旺,达到脾能摄血,不用止血药而使尿血自除。明代张景岳在归脾汤基础上加黑山栀、炒丹皮,谓之加味归脾汤,对于有出血者更为合拍。如出血日久,出现贫血者可加用阿胶;如少腹坠胀明显,可加用补中益气丸;如神疲食减,可加用砂仁、谷芽、麦芽等;大便偏溏,四肢清冷,血尿色淡,可加用艾叶炭、杜仲炭等。

中成药:①补中益气丸,每次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②参苓白术散,每次6~9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③人参健脾丸,水丸,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黄芪粥:黄芪30g,粳米50g,红枣20g,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粳米、红枣成粥,早晨空腹食之,半月为1疗程。

尿血如长期治疗无效,可以转化成慢性,特别是“镜下血尿”,较为反复和顽固;长期出血易出现贫血,由实转虚;尿血者大都能找到病因,经过对症治疗一般能治愈,预后良好。

1.保持个人卫生,忌洗桑拿或熏蒸。

2.平时注意补充水分,多饮水;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食品忌过咸,过分油腻。

3.少饮或不饮酒;忌食生冷,宜食新鲜水果。

4.要慎用过多的活血药品,减少或不作骑跨动作,保持大便通畅。

5.心情要舒畅,不动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控制性生活。

治疗原则:明代王肯堂认为:“初起之热邪不一,其因皆传于膀胱而成淋,若不先治其所之本,止从末流胞中之热施治,未为善也。”说明治病必求其本,不能光见血止血,要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测去分析;徐灵胎亦指出:“治淋之法,有通有塞,当要分别。”

说明具体的治法,有祛邪和扶正之别,不能拘泥于一法;大多是病初起以祛邪为主,病久扶正或扶正兼祛邪;关键是要抓住火去做文章,有火还是无火,实火还是虚火,好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1.尿血一证,暴发多属实火;劳损久虚,多属虚火。大抵实火之证,脉必数而有力;虚火之证,脉必数而无力。依次为辨,庶不致误。

2.若小肠火盛而尿血者,症见虚烦不寐,或舌咽作痛,治宜凉血泄热,如导赤散加黑山栀、瞿麦、琥珀。若肝火内炽而尿血者,必兼少腹胁肋刺痛,口苦耳聋,寒热往来,小便红赤,治宜凉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郁金。若热结下焦而尿血者,其症小便通利,余沥滴血,痛如血淋,治宜凉血止血,如小蓟饮子,或用新鲜苎麻根30g,煎服亦可。若房劳伤肾而尿血者,脉多洪数,治当滋其化源,如六味地黄汤加土牛膝;若无热象者,则宜治宜温肾止血,如鹿角胶丸(鹿角胶、没药、血余炭)。至若尿血日久,肾液虚涸者,又宜补阴止血,如六味阿胶汤(六味加阿胶、童便)。若肺肾两虚而尿血者,必见口干腰酸,治宜肺肾并调,如六味丸合生脉散之类。

3.初见尿血,必先用寒凉。凉药不能止,或虽稍止,而终莫能除,法当甘温以补。若开手便温,适足以招谤,亦非自全之道也。

商某,32岁,已婚。1977年6月18日初诊。

房事后血尿近8个月,有时小便血量多并夹有血块。曾在某军区医院多方检查,已排除肾结石及尿道炎症,但无明确诊断。因原因不明,未予治疗。每当房事过后第1次小便为全血尿,并夹有血块,第2次小便肉眼已见不到血液,镜下有少量红细胞,第3次小便镜检阴性。平时除头昏无力外,无其他不适。舌红少苔,脉无变化。此症因肾阴不足,媾精之际,相火内动,血被火冲,因而妄行。拟补肾泄火,凉血止血之法。

鹿角胶6g,阿胶、蛤粉各10g(同炒),血余炭5g,茅根(去心)15g,川柏(盐水炒)5g,丹皮炭6g,生地、墨早莲、女贞子、炙龟板各10g。

7月3日二诊:药进3剂,未见疗效。继服半月,性交2次,未见尿血,但仍头昏无力,舌红少苔。还系阴伤火旺之象,再用丸药巩固疗效。

大生地120g,血余炭30g,炒丹皮60g,墨旱莲、女贞子、炙龟板各90g,阿胶90g、蛤粉30g(同炒成珠),炒菊花45g,鹿角胶60g,炙知母30g,川柏(盐水炒)45g。

上药共研极细末,用茅根(去心)90g,打汁,陈阿胶、鹿角胶煎汤泛丸,如绿豆大,每服9g,日2次,开水送下。

尿血的成因:任何原因使脏腑功能失司,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尿血的病位,主要在膀胱,但与心、肾、脾、肺、肝、小肠和三焦有密切关系。

(1)热犯少阴证:以小便黄赤,颜色淡红或暗红,喉核赤肿,夜寐不安,手足心热,舌红,脉数或细数为主症。治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阿胶汤是治疗少阴热化,肾经郁热的代表方,常用于热病之后,余热不清,真阴受损而心中烦,不得卧的临床证候。

(2)心火亢盛证:以小便热赤,尿中带血,颜色鲜红,或如洗肉水,或如葡萄酒,或如浓茶,心烦不寐,口舌生疮,面红口干,渴喜冷饮,舌尖红,脉数为主症。以清心泻火,凉血止血为法。方选小蓟饮子加减。有“血尿第一方”之称的小蓟饮子,是严用和在钱乙导赤散基础上加用凉血止血药而成,是目前治疗尿血的代表方,可见尿血源于心者最为多见,尤其是病变初期。

(3)热邪犯肺证:以恶风发热,眼睑浮肿,或咽痛,或咽中赤肿,或咳嗽,或皮肤斑疹,继之出现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为主症。以清热宣肺,解毒利咽治之。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此方为治疗风水相搏,眼睑浮肿,状如卧蚕的代表方,常用于尿血伴有浮肿的证候。

(4)脾胃积热证:以小便黄赤,尿色鲜红,口干口苦,便秘,或反复口疮口糜,或伴关节肿痛,或伴皮疹,或伴皮肤瘙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宜清胃泻脾,凉血止血。以泻黄散出入。泻黄散泻脾胃伏火,多用于紫癜性肾炎早期见紫癜密布,颜色紫红,瘙痒,苔腻者。

(5)肝胆郁热证:小便短赤,尿色鲜红,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情志异常(或抑郁太息,或急躁易怒),头晕头痛,大便秘结,月经不调,舌红苔腻,脉弦。宜清肝利胆,凉血止血。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此为肝经郁热的代表方,症见尿血时间偏长,每因情绪波动而加重,常有抑郁太息,心烦易怒的证候。

某男,四川省宜宾市人。2005年07月5日初诊。眼睑浮肿半天。发病前1周有感冒史,双眼睑浮肿,咽部不适,纳差,尿黄短少,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尿常规潜血(+),红细胞(++)/HP。辨为风水相搏。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疏风清热,利水消肿。处方:麻黄8g,连翘12g,赤小豆10g,金银花12g,黄芩10g,射干10g,牛蒡子10g,竹叶8g,芦根15g,小蓟12g,白茅根20g。3付水煎服,1剂/日。用药后肿消,尿常规潜血阴性,红细胞2~3个/HP。

(1)尿血:张某,43岁,2001年3月10日初诊。持续出现尿血(++~+++),经B超检查未见异常,多方求医效不佳。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质偏红津少,脉细数。证属肾阴亏虚,火动迫血。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益母草、栀子各10g,生地、白茅根各20g,仙鹤草30g。3剂,水煎,每日1剂。服后尿血微量,继服3剂,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2)多发性肾囊肿尿血:陈某,69岁,2006年3月21日初诊。腰痛3年,加重半年,小便频下,量不等,无涩痛,经B超检查发现双肾多发性囊肿,轻度积水,尿检隐血(+)、蛋白微量,经地级市医院腹腔镜手术。现术后1个月,尿血不减,头晕乏力,腰酸绵绵,下肢浮肿,饮食如常,小便频数,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脉象细弱。证属肾虚失藏,尿血自下。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山茱萸、山药、生地各15g,丹皮、泽泻、肉苁蓉、杜仲各10g,白茅根2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晨、中午2次服。服药30剂后症状消除,继以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复发。

(3)水肿尿血:镇某,20岁,2006年5月5日初诊。面浮肿,下肢轻度水肿,反复尿血,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谷不香,小便短少,大便尚调,舌淡苔薄,脉象沉细。尿检隐血(+),蛋白微量,白细胞(+)。证属肾虚络伤,气化不利。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山药、生地、白茅根、车前草、萹蓄各15g,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荷叶各10g,仙鹤草30g。5剂,水煎,每日1剂。服后症状大减,尿血转阴,继服2个月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①风热扰络证:IgA肾病若因外感风热,热邪入里,热伤血络,则临床症见:发病后1~2天即见尿血鲜红或尿色如浓茶,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咽痛,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洪数或滑数。辨证:外感风热,热伤血络。治宜清热解毒。下焦湿热证:IgA肾病若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等而出现湿热蕴结证候,则临床症见:尿色鲜红,或尿黄赤,尿常规检测以大量红细胞为主,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咽痛,或兼见尿道灼热或疼痛,腰酸痛,脉滑数,舌质红,苔白干。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①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反复出现血尿,迁延不愈,症见:周身乏力,气短心悸,腰酸膝软,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淡,脉沉细或细数无力,属气阴两虚之证,用自拟益气养阴摄血合剂治疗。

②气阴两虚,湿热留恋证:IgA肾病患者反复出现血尿,迁延不愈,症见:肉眼或镜下血尿,尿黄赤而灼热,倦怠乏力,五心烦热,口干而黏,舌淡红,苔白微腻或少苔,脉细数。辨证属气阴两虚,湿热留恋。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③阴虚内热证:IgA肾病患者反复血尿,迁延不愈,症见腰痛,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头晕耳鸣,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数。辨证属阴虚内热,气虚固摄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④阴亏火动,迫血妄行证:IgA肾病患者症见:头昏腰酸,疲倦乏力,五心烦热,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辨证属肾阴亏耗相火妄动者,可用滋阴凉血辅以收敛法治疗。

马某,男,22岁,2004年11月7日来我院初诊,自述两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腰酸乏力、食少等症,家人带其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院就诊,经病理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就诊时患者腰痛乏力,胃纳差,眠可,双下肢无浮肿,舌红,苔白,脉弦细。尿常规示Pro:(±),RBC:(++)。诊断为Ig肾病,辨证:气阴两虚,兼有血热。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方药:黄芪50g,太子参3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茜草20g,藕节20g,地榆炭25g,棕榈炭20g,贯众20g,三七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金樱子25g,甘草10g。服上方2个月后,患者腰酸乏力、纳差明显好转。复查尿常规示RBC:(+),Pro:(-)。于上方去枸杞子、菟丝子、茜草、藕节、地榆炭、棕榈炭、贯众、半枝莲,加柴胡10g,黄芩10g,益母草30g,车前草15g,麦冬20g,茯苓20g,黄芪改为20g。此后,在本方基础上加减长期服药,复查尿常规示RBC:(±),Pro:(-)。

治疗体会:IgA肾病临床最大的特点就是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轻度蛋白尿。张老认为:疾病初期,病势颇急,尿血量多,呈肉眼血尿者,尚属易治。而久病血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肉眼与镜下血尿交替出现,病势虽缓,然治愈颇难。久病血尿,以气虚统摄失职为多,血尿日久必伤阴分,且湿热内停又易灼伤血脉,故主张用益气养阴、利湿清热、凉血止血法施治。在此基础治法上,加白茅根、瞿麦、小蓟等通淋止血之品。若兼有热象者,加栀子、生地等以凉血止血;若湿热渐去,常配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以增强收涩止血之力。此时纯用益气养阴、收涩止血之品,恐过于壅滞留邪,每加大黄3~7g,以疏泄气血,使补而不滞,摄而不凝,且大黄更有清热止血之妙。此外,IgA肾病发展到慢性迁延期常兼见瘀血之证,在临床辨证治疗中,若能辨证精当,巧妙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亦不能滥用,若用之不当,则往往会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疗IgA肾病中,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应当慎重。

1.尿血属于中医血证范围,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经过系统治疗,大多数能治愈,一般预后良好。

2.尿血的原因可根据血尿伴随的症状及患者年龄、性别等进一步综合分析,对不能确定者应随访、观察,必要时可进行膀胱镜、尿路造影、肾动脉造影、肾活组织等特殊检查,找出出血的原因。对于一时难以确诊者,应注意观察和随访。

3.尿血总的病机是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为气火亢盛,虚证一为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一为脾气虚弱,血失统摄。辨证当分清实火和虚火,阴虚和气虚。

4.治疗原则为治血、治火、治气。尿血临床上以火热居多,不宜长期用苦寒药,中病即减或中病即止;临证当注意虚实的联系和转化,采取相应的处理。如离经之血蓄积为瘀者,治应祛瘀止血,不宜单纯用苦寒或止敛。对长时间治疗无效者,一定要慎重其事,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5.预防与调护。注意补充水分,多饮水;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食品忌过咸,少饮或不饮酒,宜食新鲜水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控制性生活。

1、农村有一种叫刺薊草,它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2、说起刺薊草相信会有很多人不太知道它是什么,但要叫它小名刺菜或是七七菜、止血菜,这在农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刺菜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菊科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大叶薊、小叶薊。常见于在农田大地、道边、河渠周围生长。

3、人们对它的作用是在熟知不过了。在以前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基本上家家都养上一头猪,作为改善和贴补家用的来源,但那时候是没有饲料的,家里养的猪大多都是吃野菜或粗食。所以,我们农村的孩子晚上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野地里拔野菜割青草回家剁碎可做猪食。其中这种刺儿菜就是猪很喜欢吃的野菜。

4、当然,刺儿菜被人们最为熟知的功效就是有止血功能。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也都体验过,每当在坡地里干活时身体那个部位不小心被锄镰锨镢或是树枝划伤的时候,都是随手撸一把刺菜叶子揉一揉用它敷在伤口处立马有止血止痛的效果。

5、近几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刺菜的营养价值和作用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刺儿菜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野菜,做为食源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野菜。刺儿菜里富含大量的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蛋白质。而这些有效成分的物质有利于人体吸收,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水分进行新陈代谢,有利尿和消水肿的性能,膳食纤维这种成分物质有利于帮物体内毒素的排除。做为食源野菜是一种很好的美食。

6、刺菜也和荠菜、蒲公英、苣荬菜等一样,是一种时令性的可食野菜。采摘食用时也要趁着新鲜劲时采挖,将新鲜脆嫩的刺儿菜挖回家,可以用它做成不同的美食。可剁碎了煎蛋饼吃;也可以燎水后凉拌着吃;在农嫂家乡这里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做馅料用来包着吃;还可以把刺儿菜剁碎了和小豆腐一起做着吃,都很美味。

7、刺菜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需的,所以刺菜做为野菜来食用对身体健康是无毒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