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功效与作用

1、鸭跖(zhi)草是一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甘肃及以东各地的一年生草本,常生长在地埂、稻田和山坡、林缘湿润地方,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外形特点:一是茎常匍匐地上,长四十公分左右,接近基部往往生根;二是叶片多卵状披针形,长约六公分,表面绿色,平行脉明显;三是佛焰苞心状卵形,长约二公分,边缘有折;花序常生长在枝的上部,有花三到四朵,生长在枝下部者常有一朵花;萼片三个;花瓣三个,其中一片较小白色,两片较大蓝紫色;

鸭跖草功效与作用

2、一般在七月份开花;果实椭圆状,二瓣裂;在九月份果实成熟。

3、鸭跖草的主要用途,一是在中医上鸭跖草的全草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作用,也可治疗毒蛇咬伤、麦粒肿、咽炎等症。药用时请遵医嘱。二是鸭跖草植体低矮,叶绿花蓝紫色醒目,可在草坪、花坛等处栽培观赏。

1、竹叶草学名鸭跖草,其功效有行水,清热,凉血,解毒。其作用是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等病症。

2、跖草科为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味甘,性寒。归肺、胃、小肠经。可用于治疗以下多种病症。

3、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马大勇审核

1、鸭跖草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在野外随处可见,在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鸭跖草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还是一种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的一味中草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我们身边的这味常见的中草药吧。

2、鸭跖草,属常见的清热药中的一种,又称为碧竹子、竹节菜、翠蝴蝶、二环草、三角菜、蓝花水竹草等。其最初出自于《本草拾遗》,来源于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药性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应用于热病烦渴,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等。一般用量为15~30克,鲜品60~90克。外用适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3、鸭跖草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在临床上治疗外感发热或热病等症状常与金银花、薄荷等清热药配伍,可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与石膏、知母、芦根等配伍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鸭跖草与大青叶、蒲公英等配伍治疗咽喉肿痛,与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可治疗疮疡肿毒;与半边莲等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可治疗毒蛇咬伤。鸭跖草清热利尿,配伍浮萍、白茅根可治疗水肿有热兼表证者,配伍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还可治疗膀胱湿热,膀胱湿热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带有烧灼感、口干、腹痛等。

4、鸭跖草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风热感冒?什么是风寒感冒?很多人都认为感冒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这两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风热感冒鼻涕一般偏黄且粘稠,恶寒轻、发热重,常发生在夏季,而风寒感冒一般是鼻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常发生在冬春季节。如果是风热感冒,此时,我们就可以用鸭跖草30克,分两次煎服,就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或者可以配伍其他的清热药,如金银花、石膏、薄荷等。

5、除此之外,鸭跖草还可以治疗关节肿痛,痈阻肿毒,疮疔脓疡方法为直接用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于患处,每日换一次,可有良好的疗效。